《GMAT加减法思维》连载1
来源: | 作者:passion | 发布时间: 2016-10-10 | 1249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导论:为何需要加减法思维?


1思维的矛与盾
导论


GMAT考生的最大敌人是谁?是出题老头么?非也!真正的敌人就是镜子前的自己。如果我们化作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,那么高分的取得,必定是精确的控制加故障的排除,以及不间断的维护,比如时不时滴上几粒机油,润滑齿轮间的搅动。多么美好!

 

可惜我们做不到。事实上没有人类可以做到,爱因斯坦也不行。原因在于:人的思维中有矛和盾。若矛强于盾,你会伤到自己,若盾强于矛,你会束手缚脚。这个矛和盾就是我们俗称的感性和理性。机器是极度理性的,但是有血有肉的我们,没办法让自己的思维如机器般始终精确始终可靠。感性会让我们出错、走偏,无法听从理性的控制,但它同样具备了理性没有的优点,帮助我们创造、开拓、成长、提升。

 

所谓加减法思维,解决的就是感性和理性的平衡。这不仅是对GMAT思维的高度概括,也记录着人生的成长缩影:

 

在学生时代,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,是积累,是纠正自己的不足,理性改进,以加法来提升能力;走出校园进入社会,我们的主要任务悄然间发生了转变,不再是积累,而是使用,是选择,将能力施展到工作中,以减法进行决策。这两个阶段,从学生到工作,我们先加后减,厚积薄发。我们就这样在加法和减法之间懵懵懂懂的走过了岁月。

 

GMAT也是如此,加法是提高能力的过程,减法是考场施展的技巧。以大家熟悉的OG(全称The Official Guide for GMAT Review,官方指南,下同)为例。很多考生在研读OG的时候,喜欢花时间分析题目后面的解释,将每一个词摄入脑海,每一个细节认真体会,争取将它们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。可是这样的结果,就是在考场上无所适从。因为GMAT根本不是知识点考试。你花了很多时间做准备,结果人家根本不考。我们把这样的备考误区,叫做过于理性的“加法至上”。

相反,另外一类学生喜欢找题目的规律和套路,企图绕开原文的理解,从选项里找错误特征,直接“秒杀”。但这种方法根本不适合GMAT,因为GMAT储备的不只是题目,还有出题人,他们可以每月制造几百道新题,任务只有一个,就是防止出题套路的重复。江湖中流行一时的“being必错法则”在考场上早已失效。我们把这样的备考误区,叫做过于感性的“减法至上”。

 

总结

合理的备考,必须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,加法和减法的平衡。


​更多内容请您加公共微信关注: